首先,也是很多人常常谈到的问题了,就是国产手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这点上国产手机先天不足。有的手机厂商满足于技术拿来主义,没有技术、没有生产线甚至没有完善的服务网络,只是买来洋对手的产品后贴自己的品牌。短期内可以降低成本,取得市场上的一点优势,但是这种受制于人的日子究竟不好过。但是没有核心技术是不是没有前途呢?现今排名世界第三的韩国三星也谈不上什么手机研发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却能够击败爱立信、西门子、索尼这些以技术见长的强劲对手———如果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快,那我们为什么不呢?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三星。我认为是设计理念上的差异。说到理念这些东西好象很玄。其实它是和实在的东西。当年三星推A288,而这款A288开创了国内双屏幕显示之先河,并迅即被其他诸多手机品牌所效仿,使双屏幕成为高端手机的一个显著特色。其实双屏幕显示是在实用性上弥补了折叠式手机不能一眼看到来电号码的足.其实双屏在技术上并不需要什么突破.单屏可以实现,只是多了个屏幕而已。而且珍珠白的颜色更是迷倒了万千少女.尽管当时七八千的价格但是还有人趋之若骛。我觉的国机厂商对手机文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都不够。更谈不上什么敏感。双屏这个概念推出之后。三星做到了最早,挖到了第一桶金.接下来的摩V60又做到了最好,也大有收获。双屏这块就没给国产机器剩下什么.只能捡人家的残羹冷饭了.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
其次.营销战略上的失误:
1.广告宣传上.其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远比用于技术研发的费用为高,甚至超过了那些实力 远比国内厂商雄厚的洋品牌.这不见得就是错,但是满足于聘请人气旺盛的当红偶像做品牌代言人.国内主要的几家手机制造商都已经有了明星美女为其压阵,李玟、金喜善、赵薇、伏明霞、梁咏琪、吴晓莉分别成为了波导、TCL、厦新、首信、科健、CEC的形象代言人。业内很多专家认为,请明星做广告可能在短时期内会使知名度上升、销量上升。但短时间的销量上升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占领市场。因为,国内手机厂商的明星广告战略,更注重的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促销产品,而品牌的整体形象、内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虽然明星的知名度可以带动手机品牌的知名度,但明星所具有的魅力和影响力却会掩盖住了手机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这也就是国外手机巨头很少聘请明星做广告的原因。
2.定价策略上.层次很低而且考虑不周到。有些机型.甚至超过,同质的外国手机.只有寥寥几款机器在价格上还是有点竞争力的,但是与遍地泛滥的“洋水货”较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综合实力将决定厂商的生存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研发、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价格竞争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失败的策略.尽量提高自己的竞争层次.
3.竞争策略上.同行间点起价格战烽火,不是向洋对手要市场,而是扼住本土同行的咽喉,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内耗”上.同时国内同行对于技术发展的方向存在不同的理解,难以形成某种强大的“合力”。国内同行应加强彼此协作的力度,走共同研发、利益分享的路子,而不是相互攻讦.
4.市场定位上.从国产手机的功能上,还是外形上,都很难去界定,哪几款是时尚机型,哪几款是商务机型.只有少数如A6等很清晰,大部分都很模糊。这一点从国产手机请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上也看的出,毕竟,追星的少男少女仅仅是手机目标人群中的一小部分。没有目标就很难有地放矢.
再次.放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观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30%里面有多少是政策因数在起作用.在很多的事业单位,买国产的手机公费报销。买外国手机费用自理.加入WTO之后,政策仍是影响国产手机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的确,任何国产手机生产企业都希望政府对国产手机提供必要的、不违反市场规则的支持.但是,没有人会认为政策会成为某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环境的诸多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在内)可能成就一个企业,却无法使之持久强大.
最后补充一句吧,可能是有用的废话:必须把产品和服务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企业品牌、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诚信态度。缺乏责任感的企业注定不会取得太大的成绩。
以上的一些话,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写作匆忙,一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斧正.从上面的点滴文字中,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我对国机的期望,拳拳之心可圈可点.虽然我用的不是国机(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支持),但我还是时刻关注着民族移动事业的一举一动.甚至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而欣喜若狂.
最后希望"友人更努力,国机早自强".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