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进入内地的日本厂商,松下在早年还是出过一些精品的。如 2000 年的 GD90 , 02 年的拍照先驱 GD88 ,以及支持蓝牙的 X11 与 X88 。包括日系品牌极少采用的塞班机型 X700/X800 。
从外型上看,松下的机器与 NEC ,夏普这些传统日系厂商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并无多少诸如大彩屏,高分辨率,体积厚重,键盘宽大,拍照出色等日系手机的基本特色。产品给人以较强烈的运动感与时尚性,甚至以球鞋为外型设计了好几款手机。可见在本土化方面确实作足了功夫。
从价位上分析,松下手机的定位绝大多数都是中低端市场,无论是小巧可爱的 G 系列,还是造型时尚的 GD 系列,又或是前卫到不像手机的 X 系列,都以较为平实的价格打入市场,虽然扩展性不如 NOKIA 等商务手机,声色配置也落后于 NEC 之流,可在性价比方面还是占据优势的,深受学生朋友的喜爱。当然,这是说在 2004 年以前。
2004 年可以说是手机界最为震荡不安的一年。智能风暴,影象潮流,超薄外观,金属材质风生水起,手机由此完全站在了时尚界的风口浪尖上。可反观松下 04 年推出的机型,依然走着从前那种卡哇依的设计风格,屏幕粗糙,机身材质低劣,摄像头一成不变的置于转轴下方,按键手感不佳,内存偏小,拍照效果惨不忍睹,除了一款 X700 尚数精品外,可看者着实寥寥。却以为凭着怪异的外型以及在周杰伦的 MV 中的高曝光率就可以大把的赚银子了。曾经我在《将军》中看到 X300 也想去买,后来一看参数,一块假彩屏也卖两千块?就此作罢。如果说此前松下凭着低价战略还能够吸引一些低端用户的话,在 04 年,随着国外巨头对低端市场的重视以及国产手机价格一降再降以刺激销量的双重打击下,仅仅靠外观唬人的松下只有遭遇滑铁卢了。
痛定思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在 2005 年松下为挽救市场份额所做的努力, VS/SA/MX三大系列 八款顶级声色配置的机型确实让消费者兴奋一时。然而当众人冷静下来才发现,这些机型除了一块屏幕外实在一无是处。虽然松下官方把 VS 系列定位为时尚超薄, SA 系列定位于运动超长待机, MX 系列定位于商务,可从 X700 开始就固定下来的外形已经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这八款手机不仅从外形到功能基本雷同,居然都只有 30M 左右的内存且不能扩展,从而让拍照,摄像, MP3 等时尚功能基本成为一纸空谈。虽然输入法较前有了很大改进,做工也算不错, SA/MX 系列的待机也确实出色,可在 2000 元到 3500 元的价位上强手如林,松下一贯的性价比优势消亡殆尽。如此的忽悠消费者,焉有不败之理?至于同年推出的 X800 也只是一个升级换壳版本,保留了 SYMBIAN 第一版的操作系统使其无法安装更多的三方软件,仅仅靠可换外壳自然无法吸引大量用户,倒是定位于低端市场的 SC3 与 A210 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此时低端消费者已经不能撑起松下的手机帝国了。
由于对市场定位的把握接连出错,导致市场份额下滑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位。最终,松下选择了停产 2.5G 的产品。这在大陆 3G 牌照发放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说是走了一步险棋。总有一种论断把所有日系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窘境归纳为失败于企业文化。我想,松下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投机心理所致。从“好色”系列就可以看出,松下已经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和勇气,研发思路完全退化到 NEC 设计 N8 时的那种地步了。可惜,如今早就不是 2002 年了。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