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 5 月 11 日入手,亚太黑, code 为 0534909 ,使用至今。
从外观上说,我从第一次看到 N76 就从没把它和 MOTO 的 V3 在一起比过,风格上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说哪个公司出了翻盖手机就是仿 V3 吧?所以这种偏执的想法不可存。
其次,这次 Nokia 出的 N76 在配置上真的让人吃惊,仟薄的机身,超大的内存,快速的处理器,都证明了体积和速度不是一定成正比的。不过有一点,体积和续航能力却成正比。而 N76 在诸多方面又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体验。首先是 1600 万色屏幕,让我们看到与电脑显示器相比的图像,不过这项早已在很多日系机器上应用 1600 万色和 26 万色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将 windowsXP 的桌面换成壁纸名为 Windows XP 这张,然后将显示属性分别用 16 位色和 32 位色察看,在 16 位色的时候过渡色部分明显呈块状,这就是色位的差别。还有就是自动节能功能,有网友发现键盘的灯不是常亮的,总觉得是有问题,其实不然,在屏幕上方,有两个通光口,一个为副摄头,另一个比较小的,偏上的,那个是光敏电阻,也就是感光元件,可以通过检测外界亮度而自动开启或关闭键盘灯以起到节能效果,所以看到这个现象并不要奇怪。再有就是翻盖后铃声会停止,这也是节能措施,可能有网友会说,就差那么几秒至于吗?可是 N76 的外屏显示已经很丰富了,又带有停止响铃和拒接功能。何须一定看着 2.4 寸屏幕操作呢?如果你只是炫耀你的铃声,你可以不翻盖嘛,翻盖当然一定是要接听才翻开嘛。
对于翻盖和接口的设计,因为 N76 是单电路板设计,所以接口部位在顶部也就不为奇了,我们把电池盖卸下后看到左边一小条电路板,其实那是一整张,在转轴那个突出部位里都是,接口的器件也都包含在那个突出位里了,而下方只是作为扬声器和天线存在的。不过由于翻盖是无级的,并且翻盖角度从 0-175 度任意,所以这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于键盘的设计,我本人并不喜欢 V3 那种螺旋式的纹路,太花俏了,虽然好看,可不庄重。对于 N76 的键盘,由于是超薄机,所以平板的键盘不能有明显的凹凸感,这样键边距不明显的特征就显出来了。初次使用不像其他那种突出键位的容易盲打。而且超薄的设计后,键程偏短,这些有一天就可以适应。我认为键盘的最易磨损位置在于中间的确认键,我的 76 中间确认键在我每天 100 条短信的折磨下已经成不规则花纹状了 = 。 =
对于 microSD 卡插口部分,也有一些小问题。其实说是问题,也不是问题,只是我希望 Nokia 能将卡盖的设计为推进去后有个卡位,这样会更保险写,现在是全行程无阻式。这样没有卡位设计会造成有可能刮到边角将卡盖拽出。而时间长了后也会容易出现松动现象。我建议大家不要经常开卡盖,这样保持紧密状态。
对于摄像头部分,对于 200W ,无 AF 的来说确实显得有些低端,不过我想大家谁也不是拿个手机当数码相机用吧?本人用 LG C960 已一年之久了,也都知道这手机是当时唯一 500W 像素的机器,带 3 倍光学变焦,可是我和同样 500W 像素的数码相机比,那简直不能看。所以,我一直也没把手机拥有多好的照相功能报有信心,也不关注,如果让我从品质上说, N76 的照相功能很一般,所有手机的照相功能都那么回事。毕竟 CMOS 和 CCD 是不可比的阿。
音乐播放功能上, Nokia 秉承了自己带有背景播放,乱序播放,自建列表等功能,音质表现我也只能说是一般,不算是上好的音质,即使我用 SONY 和森海塞尔的耳机。 N76 同时还具有收音机功能,不过收音机功能使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插耳机才能使用。这是因为 N76 利用耳机左右声道的电线来作为它的天线使用,它本身不自备 FM 天线。请大家使用的时候注意。
现在来说说关于 N76 的处理器和内存使用方面,有些网站很不负责的写出 N76 用的是 ARM 192MHz 的处理器,这是错误的,错误点为这些软件均不支持 ARM11 处理器,它们只能测定 ARM7 ARM9 的处理器,所以认定 N76 为 ARM 192MHz 处理器是错误的,现在能正确识别 N76 处理器的只有 JBenchmark ACE ,因为 ARM 处理器是和 JBenchmark 有合作的。而 ACE 的测试是动态测试并且将测试数据发送到 JBenchmark 服务器上,然后验证后返回给你结果,而不是像其他软件那样是本地测试,本地数据就要自身支持才能正确显示,所以在这里我要做 N76 处理器的辟谣,并且 N76 的处理器是可以根据所需自动调节频率的,我想这也是考虑省电而做的吧。以下几张图来对比:
以上软件均不能正确识别处理器,请看ACE的测试:
同一台机器不同时间测试的显示结果,说明具有节能的调节。
内存使用量,这里要分清 ROM 和 RAM , RAM 是指开机后动态使用的存储单元,而 ROM 是指真正的文件存储空间, N76 的 RAM 为约 82M 左右,这是 S60 第三版机型里配置最高的了,因为 S60 第三版标准配置是 64M ,这样就给启动及运行程序带来很多好处,下边是从某网站借用的表,当然我更改了处理器部分:(以下数据都可以在 JBenchmark 查到)
机器型号 |
处理器主频 |
内存 / 可用内存 |
JBenchmark |
JBenchmark2 |
诺基亚 N76 |
ARM11 369MHz |
82M/ 约 49M |
6326 |
695 |
诺基亚 N93i |
ARM11 330MHz |
50M/ 约 14M |
5395 |
463 |
诺基亚 N93 |
ARM11 330MHz |
50M/ 约 19M |
6483 |
539 |
诺基亚 N73 |
ARM9 220MHz |
42M/ 约 19M |
3533 |
333 |
诺基亚 N92 |
ARM9 220MHz |
47M/ 约 17M |
3561 |
381 |
诺基亚 E65 |
ARM9 220MHz |
61M/ 约 19M |
3332 |
275 |
第一、最易掉的部分,这个部分大多数都在屏幕两侧,这是因为我们在单手翻盖的时候会出现用大拇指切进缝隙,用指甲顶开上盖。这个过程,指甲就起了摩擦作用,那么对于不同材质的电镀工艺来说是一项考验,而且仅仅是一层薄薄的镀层,是禁不起长期的压力摩擦,就会产生磨损现象。这时候铬涂层慢慢的变薄,直到电镀基塑料的出现。这个过程是属于正常现象,也是电镀工艺所能接受的范围。对于一些特殊问题我稍候会说。
第二、为什么 Nokia 不用金属,而要用塑料电镀工艺呢?我们知道 N76 的重量不过 115g ,虽然这个重量和其它手机来比并不算什么,但是以 N76 的尺寸,再加上翻盖后的尺寸, 115g 已经是控制的很好了,不会有沉重的表现。但如果使用金属材料,这个重量就会成倍增加,塑料的比重和不锈钢的比重想必稍微想想就知道了,如果用金属配件,我想 N76 大概应该在 200g 以上了。还有一点,就是不锈钢再如何光亮,也达不到电镀铬的水平,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 N76 银色部分和金属的亮度是两个概念。想必这点大家也能有个大概了解。
第三、对于电镀工艺的品质,如果你是正常磨损,那就是铬和塑料的咬合紧密,但也有品质问题就是铬涂层大面积脱落,这就是属于电镀过程中,塑料的粗化处理和电镀过程中气泡或者有污染物,例如粗化过程中的液体未清理干净,塑料尚未完全干透,这样对电镀咬合都将会产生质量问题。但在涂层未有硬伤前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有些网友的机器在破损一点点后会导致大面积脱落。不过这种现象应该是少数现象。
第四、对于电镀工艺的保养,电镀层容易受到潮湿,腐蚀性液体的侵害。主要表现在,在潮湿环境下,电镀层和基底间因气压变化而导致有气泡出现,然而这种变化的出现将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腐蚀性液体对电镀涂层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酒精,碱性液体等,对电镀涂层的损伤是比较厉害的。所以带有电镀涂层的物品都是禁止用此类腐蚀性液体擦拭。汗液也是碱性的,所以尽量避免大量汗液留在机器上。
总结一下,对于“掉漆”问题,我的结论是,电镀正常磨损是属于正常现象,也就是看到破损点也不会大面积脱落,如果不是,那么你就该找经销商更换了。对于开盖的方式,也是可以避免磨损电镀层的,那就是双手开盖。尽量避免指甲对电镀层的剧烈磨损。平时使用尽量保持干燥,不要有明显的汗渍在机身上。所以我的机器从 5 月初买到现在用,完全没有“掉漆”现象,我想这也是使用习惯才能更好的保护机器吧。
现在来说一下我最近得到的有关 N76 电路图的问题,从官方电路图上标明, N76 的型号 RM-135 并不是唯一的,还有 RM-149 这个型号。这也是之前我在某网站上看到图片的时候比较迷惑的。不过当我看到原版电路图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 RM-135 和 RM-149 到底区别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看两张相关的图表,或许大家就明白了:
蓝色部分只适用 RM-135 ,那么这蓝色部分是什么呢? 请往下看:
这张图是用一个红框圈起来的,也同样有一行字,对,就是 WCDMA 模块只适用于 RM-135 型号。区别部分请看:
这就是第一张表中蓝色字体部分。就是说 RM-149 将没有这些部分。
那么我把这张图的全图拿出来看看,如果有了 N76 的网友也许会判断出这些元器件的位置:
是的,这个部分就是我们打开电池后的那个金属网里的元器件,也就是说 RM-135 和 RM-149 的区别仅此在这里而已。
现在大家已经明白了, RM-135 就是带有 WCDMA 的机器,而 RM-149 就是不带有 WCDMA 的机型,曾经一直猜测 N76 的中国行货将是阉割掉 WCDMA 的,那么我们是不是由此可以判断 RM-149 就是中国的行货呢?因为我暂时还拿不到 RM-149 的资料,我只拿到了 RM-135 的 APAC 资料,而这资料里并没有有关中国的产品,这也是让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想等我拿到了 RM-149 的资料的时候将会真相大白的。
在此,我想 N76 会一分为二的有两个版本,且互不相同,那么将来网友们再次选购的时候也该考虑到这个因素,有人喜欢完整版的机器,如果是这样,那么对 RM-135 和 RM-149 要分清。这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 RM-149 的亚太版,如果出现,那价格是不是会比 RM-135 便宜呢?
Nokia 官方发布说是 07 年第二季度上,可从 4 月份等到现在还没有发布。而市场现在所能买到的大部分是亚太 1 区的产品, code 号码为 0534909 黑, 0542706 红,有欧版的 code 号码为 0543059 ,至此为止,还未曾有真正港行上市,新加坡的 M1 已经放出价格,价格为 $908 ,合人民币大约 4540 元。签线 2 年的价格为 $668 ,折合人民币大约 3340 元左右。 STARHUB 还未真正放出价格,但应该近期就可以看到了。至于有 JS 说有港行的产品,不过还未曾有人见到真正港行的 code ,大多说港行的都还是亚太 1 区的 code ,所以大家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判断。
亚太版的识别,根据机身铭签进行观察:
首先,确定RM-135,其次是产地:MADE BY NOKIA 然后是CODE号码0534909黑,0542706红,然后是机身键盘,因为是原笔画,笔画是在英文字母上边,并且#键会有一个中字。
欧版的识别,根据机身铭签进行观察:
首先,确定RM-135,其次是产地:MADE IN FINLAND,然后CODE为0543059黑,暂不确定欧版红,因为据某位留学在英国的网友说,欧洲没有红色的,只有黑色。如有入欧红的也请告知code,键盘方面,因为欧洲人是不用笔画的,所以键盘上不会有原笔画,但在国内进货商会用激光刻上笔画,而位置就不是在英文字母上边,且#旁也不会有中字。被灼刻的笔画比较容易受到腐蚀,与空气,汗液等的接触会让灼刻部分过早的腐蚀。这也是欧版的弊端。
对于一些很普遍的问题和测试,例如声音大小等,因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所以我概不赘述。
欢迎加入我QQ:901114讨论,也欢迎加入N76群:32236526讨论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