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不存在!






您访问的页面无法找到

3 秒后将自动跳转到导航页

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在试飞中兴U980期间对3G所感

admin

    伟子于友人网在试飞U980期间对3G所感,如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让我知道是哪个对此文有意思,当然,文章是FREE的。

    *

    上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电信重组通告。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业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由此,我国3G道路开始提速。本次电信重组结合3G牌照发放,最终中国移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以下简称TD)的3G牌照;中国电信将拥有CDMA2000的3G牌照;中国联通拥有WCDMA的手机牌照。三张3G牌照将瓜分拥有全球最多用户的中国内地通讯市场(台湾省和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早在多年前就起步了,这里就不讨论咯)。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同时批准建设三种标准的3G网络。这就是伟大的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伟大的邓爷,江爷,胡爷!你们立功了!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虽然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界并不看好移动的TD。不可否认,WCDMA是全球最成熟的3G网络,TD则是刚起步所以相对较弱。CDMA2000虽然不是全球主流的3G模式,但从CDMA升级到CDMA2000的成本很低,也容易从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以下,我将结合百度、谷歌、上帝、火星......来谈谈我自己对3G的看法。主要以TD和W之间的对比为主,CDMA2000先冷落一下。如果发现有雷同,不要唧唧歪歪,那肯定是我COPY的。另外,本人不是专业人士,因为对行业的不了解,恐怕有些术语用得不对,还望“专业人士”高抬贵爪,放过老衲。

--------------------------这是传说中华丽而冷酷的分割线--------------------------

    1. 用户群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5月全球WCDMA用户已经突破2亿,商业网络达211个。但是,这个2亿并没有包含全球最大的拥有用户最多的通信市场。据中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亿户,中移动占据72%,手机普及率为41.6%。我们不说空话,也不奢望中移动给每一位国人免费发放一部TD手机,以加速TD的普及。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未来TD在用户群上的优势(这里先暂且不考虑未来WCDMA在内地的用户群,后文说),喊句口号就是支持国货,热情在那里,还有什么怕的。

    2. 网络建设

    2008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正式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按照中国移动的TD建设规划,总共建设的室外基站约8602个,北京的基站数超过2000个,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的基站数也在1000个以上,8个城市的网络覆盖率基本达到目前GSM覆盖率的95%以上。我们知道,若干年前,当我国的手机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挺进的时候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当时移动和联通铺天盖地基站建设,国家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重复建设网络交集很多,浪费啊!现在好了,三张牌照三个不同的网络,没有交集,充分利用资源,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伟大的共产党啊,你仁慈的一面被我看出来了。哦,忘记说了,联通的WCDMA网络基站建设还未正式开始,恐怕也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所以说,在起步上联通就落后移动很多了,再加上国家对TD(自己的儿子)的扶持,WCDMA(领养的孩子)网络的建设恐怕困难重重。三张网络完全实现覆盖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商用测试

    You know~~在发放牌照之前,移动对TD已经安排了测试,在浪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后,移动迫于竞争压力(这个压力是来自群众的,也有来自上面的)加快了TD的试商用进程。而WCDMA的设备和网络已经过这么多年的商用,其成熟度绝对要强于TD不少。尽管TD的进程已经很快,但至今TD仍没有跨过真正意义上的“试商用”步骤。成熟度上的差距直接决定了网络性能和用户满意度,TD网络的用户满意度现在还未正式“大规模”调查过,所以不得而知。

    TD初期的消费群可能分为以下这四种:

    第一,新增用户,其中大部分会是低端语音用户,如果价格比较合适,他们不会太在乎业务质量和手机品牌,这种情况下,TD-SCDMA网络可以分担GSM的网络扩容压力。

    第二,现有用户中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群体,小灵通可以发展9000万的用户,TD-SCDMA同样可以利用语音价格低廉的方式瓜分原有的2G市场。

    第三,新技术的发烧友(多半就是指有兴趣看此文中的一部分人),TD-SCDMA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一些GSM不能实现的增值业务,对这些发烧友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四,热衷数据业务的手机用户(与第三部分有交集),高速的数据连接是吸引这些用户的一些亮点。

    我相信,如果WCDMA这时候同步上马的话,从一些略知一二的手机玩家的角度来看,无疑会给TD当头一棒。但是,大家不要担心,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有兴趣看此文的你们一样能分清楚它们的不同。80%的手机用户恐怕对3G都是一知半解,最多也就知道可以打视频电话了,这个新鲜。因此,在我们费尽口舌讨论三个网络优劣的时候,他们只关心哪家资费更低,通话更清晰,这就足够了。亲儿子毕竟是亲生的,想要弄个平等对待这还得看脸色。WCDMA的用户群只是潜在的,只是那些拥有欧版3G手机玩家的一种热情所推动的。这里也要多说两句,TD才刚刚试用,使用体验的人少之又少。而WCDMA连网络都没有建设好,别谈什么用户群了,两个网络之间根本没法比较。我搞不懂那些成天在网络上WCDMA的簇拥者(包括我在内)是怎么得出结论说TD是下三烂的,第一没用过,第二没比较过,全部的纸上谈兵,全部的跟风意淫。目前,TD的支持者少,那是因为那些手机巨头、那些设备提供商们没有配合我们推出合适的产品,为什么这样呢?一会看下文。

    恶补:

    TD和其他3G技术一样是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自干扰系统。TD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用户数少时网络性能优良,而随着用户的增加其网络性能是降低的,直至获得用户容量和网络性能的平衡。成熟的商用系统能够稳定地工作在接近极限容量的70%-80%。TD在轻载运行时用户少,专用信道的同频干扰可能会被智能天线赋型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上,掉话的可能性比较小。但随着用户数的上升,因同频干扰导致的掉话将呈几何级数上升。如果负载真的达到70~80%,掉话率可能会非常高,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移动一直采取“铺开轻载”的试商用方式,几个城市同时铺开但用户负载很轻,这样的试商用不足以得出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话说回来,这并不是移动的错,这是TD协议本身目前存在的缺陷所致。不过,万事开头难,难道说WCDMA当初就没有问题和缺陷吗?都不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嘛。国人是聪明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希望我这不是憧憬...

--------------------------这是传说中华丽而冷酷的分割线--------------------------

(以下来自互联网)

    TD-SCDMA核心技术的研发起始于1995年,两位中国留学生—在摩托罗拉公司半导体部工作的项目经理陈卫和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的助教徐广涵—成立了一个技术创业公司Cwill,意思就是针对中国的无线接入,并且开发出一项核心技术—上行同步技术,由这些新技术组成的新系统被命名为SCDMA(同步码分多址)。1995年,在时任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周寰的牵头下,邮科院和Cwill合资成立了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开发以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为核心技术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1997年,当国际电联向各国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时,邮科院打了SCDMA的主意,往高处想、往大里做,把SCDMA做成国际标准。在当年年底的电信业香山会议上,经过多方游说,主张提出中国标准的意见占了上风。1998年,大唐代表中国向国际电联递交了中国提出的3G标准(后命名为TD-SCDMA)。

    TD-SCDMA之所以能成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一方面是在技术上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的优势,TD-SCDMA只占用1个1.6M的带宽,其系统容量是WCDMA和CDMA2000的数倍。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频谱利用率高意味着用户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里不得不说一件事,当初,三星也只是一个小厂,后来经过人员、资源的整合,加上韩国政府的顶力支持,才能做成现在的国际大企业。)当中国的3G文档提交国际电联后,立刻遭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厂商的一致反对,信产部作出强硬表态:“如果国外势力阻挠使中国标准不被采用,中国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支持自己的标准,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国家开发并运营TD-SCDMA!”并致函各国外企驻华机构。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愿意得罪中国政府,而且也不认为TD-SCDMA有很大的威胁,各大通信厂商没有采取更激烈的反对。(我靠,怎么没看出来,我们政府有这么猛!惊诧啊惊诧!~~~)

    1998年到1999年,正是国际电联内部代表欧洲利益的WCDMA和代表美国利益的CDMA2000两大标准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竞争,这也给了夹缝中的TD-SCDMA机会。为了推动欧洲统一标准WCDMA,西门子提出的TD-CDMA被牺牲掉了,导致西门子耿耿于怀,后来转而支持中国的TD-SCDMA。1999年,TD-SCDMA在国际电联实际收到的16个3G标准提案中脱颖而出。2000年5月,TD-SCDMA成为3G的国际标准。

--------------------------这是传说中华丽而冷酷的分割线--------------------------

    最具争议的焦点:专利和专利费

    虽然TD-SCDMA和WCDMA、CDMA2000并列三大标准,但从技术和市场准备上无法同后两者同日而语。三大标准实际上都是在CDMA技术上产生,因此大多数专利是通用的,而FDD标准(WCDMA和CDMA2000)和TDD(TD-SCDMA)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上下行是用对称的两个频率还是一个单一频率,大唐因此也就摆脱不了其他竞争者的专利。3G专利非常庞大和复杂,专利总数已达到数万项,仅爱立信一家就申请了大约1万项,而大唐在TD-SCDMA中仅有16项专利。3G的专利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核心专利、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在如何认定三者之间的界限和按照什么标准收专利费上,通信巨头们一直争论不休。长期以来主要分为两派观点:爱立信、诺基亚等因为专利数量庞大,希望按照专利数来分专利费用;而高通因为手握最核心的CDMA专利,主张按照专利的重要性分配,核心专利应分得主要收入。我国在TD-SCDMA上的16项技术是核心专利。但要摆脱外围专利也要花很大代价,而且没有哪个竞争者会容忍自己的专利被排除在核心专利之外。因此,TD-SCDMA专利的交叉授权将面临一场不对称的谈判,大唐用的绝大多数TD-SCDMA专利在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对手手中,而大唐却没有几项WCDMA和CDMA2000专利和对手谈判。

    单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们虽然掌握了TD的核心技术,但从专利的数量上来说说,我们还远远不够。如果按照专利的重要性来分配,我们国家完全可以不理会那些外围专利,因此对是否支付专利费上来说就强硬许多;如果从专利的数量上来分配,我们就相当吃亏了,还得看人家的脸色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了。

    在此时,中国政府需要再一次挺身而出,因为背后有13亿中国人民在默默祈祷。我们默默地祈祷信产部,你的强硬态度是否能吓坏那些坐收专利费、且每年从我国通信市场剐走厚厚一层肥油的巨头们(爱立信、诺基亚,我就斗胆点个名吧,呵呵)。接上文,为什么这些巨头迟迟不推出支持TD的新设备!俺的思蛋得?

    说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为什么我国要极力推动TD 3G网络的建设,而抛弃较成熟的WCDMA。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使用WCDMA自然要为专利费买单,运营商肯定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是不容置疑的。话说回来,倘若网络的确是好,资费优惠政策多,消费者愿意承担,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故事了,不深入讨论咯。

--------------------------这是传说中华丽而冷酷的分割线--------------------------

    最后说说HSDPA,这也是像我们这样的数据业务追随者比较关心的。目前,上海移动已经部署了HSDPA,但是我的试飞手机不支持,饮恨!

(以下摘自互联网)
从理论上说,在HSDPA上,TD和WCDMA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TD-HSDPA是TD-SCDMA的下一步演进技术,采用TDD方式。作为后3G的HSDPA技术可以同时适用于WCDMA和TD-SCDMA两种不同制式,在这两种不同制式中其实现方式十分相似,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都是大体相同的。TD-HSDPA由于具有特有的上行同步、动态信道分配等特点,使TD-HSDPA能更好地支持非对称数据业务。大唐作为TD-SCDMA标准核心专利的拥有者,较早地参与TD-HSDPA的研究工作,也是成果最多的厂家。HSDPA是现有W-CDMA网络的升级,因其所提供的先进功能而享有“3.5G”技术的美誉。HSDPA是一个非对称解决方案,允许下行(即网络至终端)吞吐能力远远超过上行吞吐能力,从而有效提高频谱效率。HSDPA技术的理论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10M~14Mbps,平均可提供2M~3Mbps的下行速度。该技术允许充分覆盖地区内的用户共享带宽,从而为每位用户提供300K~1Mbps的下行链路,足以媲美当前的无线局域网和国内固定宽带线路。HSDPA的上行速度将为128Kbps,是目前W-CDMA系统的两倍。

    看到这里,很多人已经开始对我偷笑了,也许是笑我的无知和落后,以烘托自己的阅历丰富。现在都开始讨论4G了,我还在这里通过百度和谷歌大谈3G,太火星了。嗯,就靠你们的百度谷歌拼个4G的文章了,我就等着观摩。

    伟子于友人网在试飞U980期间对3G所感,如要转载请与本人联系,让我知道是哪个对此文有意思,当然,文章是FREE的。

标签: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